广州市交委主任陈小钢曾透露,官方版约租车“如约”将于今年春节后尽快开始公测,并欢迎媒体参与并随时提意见。然而时间过去了大半年,“如约”一直悄无声息。陈小钢对此解释,“如约”在等待国务院关于约租车相关政策的出台。
10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专车这种运营形式分类为互联网预约出租车,与传统巡游出租车共同纳入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的出租车管理体系。广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如约”仍然在内测中,正式上线时间仍未确定,他注意到交通部公布的专车管理办法,不过目前这只是征求意见稿,并非最终的实施稿。广州要等最终的实施稿出台之后,才能根据上位法出台地方的细则。接下来只要交通部的上位法一正式推出,广州会立即出台相应的地方管理办法,也会加快推出官方的约租车平台“如约”。
出租车与专车存不公平竞争
对于约租车的上海模式,广州的出租车公司均表示明确反对。他们认为约租车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交通服务,首要的就是安全和规范,而上海模式允许私家车加入,这绝对不适合广州的情况。
一名出租车公司负责人的说法就颇有代表性,他认为上海模式突破了先行的法律法规,上海属于直辖市有条件先行先试,但是广州作为副省级城市不可能公然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目前广州交委的态度来看,也肯定不会借鉴上海的模式。
广州一家大型国有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出台了专车管理办法对于出租车公司来说是好事,出租车公司并不害怕和专车竞争,但前提是两者的游戏规则公平。
而在目前的环境下,大量做专车的私家车在车辆保险费、各种交纳的政府税费上存在各种偷税逃费的行为,而正规出租车公司必须承担这些国家税费,运营成本大大高于专车。专车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希望专车在税费和保险方面和出租车在同一规则下平等竞争。
广州另外一家大型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士则介绍,专车出现以来出租车公司生意大幅下降,日子很难过。目前的政策法规下,专车的运营成本大大低于出租车。他建议,不论未来专车如何合法化,政府出台的管理政策要么让出租车和专车错位发展,出租车针对普通市民消费而专车针对高端人士出行,两者定价一高一低完全错开,要么让出租车和专车在同一市场上平等竞争,大家都针对普通市民出行,但是政府对两者的税费标准是一致的,不能专车少收,而出租车多收,这样会导致出租车行业不公平竞争。
出租车公司希望与专车平台合作
据悉,接受采访的两家出租车公司均中标了官方版约租车平台,拥有1000台左右的“如约”指标。据他们透露,“如约”目前的进展情况不太顺利,各家公司仍然在交委指导下进行内测,只不过参与内测的车辆从十几台扩大到了30余台。交委规定中标的出租车公司每天都要进行内测,每天要将相关的数据上报。
“每天都是一大笔开支,我们必须自行承担车辆以及司机的费用。”一名负责人感叹称,约租车由各中标企业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购买一台20多万的中端车型约租车,采购500辆车的资金量就要上亿元。收益和风险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不太可能购买太高端的车型。
多家中标公司负责人透露,由于担心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一时半会竞争不过滴滴、优步等专车平台,他们均只是采购了少量充当专车的车辆。“公开测试和正式上线的时间还没有确定,我们买了车就要承担大量损耗,如约推出也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些负责人介绍,除开内测以外,他们正在对一些有意开约租车的司机进行培训,培训主要由各家公司自主组织。由于交委对专车的打击,以及专车补贴力度的减少,不少辞职去开专车的司机已经“回流”公司。
这些负责人介绍,大型国有出租车公司来筹备运营约租车,在培训资源、车辆资源、司机资源和维修保养资源方面资源丰富,而且有多年出租车运营经验,安全性、合法性有保障。如果专车平台能够利用其技术和资本的优势,与出租车公司合作,将实现多方共赢。但是最终决定权仍然在广州交委,因为“我们根本做不了主”。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成希朱伟良
广州交委
约租车本质上就是出租车
适用出租车管理办法
广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约租车本质上就是出租车,适用出租车管理办法。
“现在专车触及管理底线的就是私家车,与国家政策、行业发展相对立。互联网专车本身不是一个创新行为,在目前的状态下,它是几个企业通过不正当的竞争在划分市场。这种高强度的补贴和触及管理底线的做法,已经构成了冲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保持清醒,不是说凡是新的东西,我们都要支持。创新不是革命,不是推倒重来和重新洗牌。”这名负责人认为,作为交通管理部门,职责就是将城市的交通不断理顺,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探求机制创新和行业规范,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是交委从去年就在研究的约租车。
据该负责人介绍,“如约就是通过点对点实现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为点对点服务提供了基础。如约平台是一个双层平台,顶层是一个监管平台,未来所有的约租车企业都要接入这一平台,资料要纳入监管。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都在运用私家车进行运营。但是优步等专车平台无法核查司机有什么样的案底等背景资料,同时准入门槛也很低。合格的人和合格的车,是最重要的。虽然说近些年广州有一些出租车司机也有一些问题出现,但是行车安全还是能够保证的,在监管方面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但是专车公司的从业人员得不到监管。”
“如约”平台是一个监管平台,将会通过资料接入,与公安部门对车和人进行资料排查。下层是运营平台,平台建设时期的考虑,是起到保障作用。“专车企业竞争烧钱烧得差不多了,也倒下了一批,如果这些企业都退出的话,这个市场由谁来保障,必须由政府来保障。这名负责人解释,所以广州去年拿出出租车指标购买车辆,转为约租车。
这名负责人认为,对于“如约”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政府在思考如何用其所长,或者利用其成功经验,为公共交通提供一些补充,或者完善政府的管理,广州交委还是充满期待的。“如约”还在内测阶段,但是顶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要应对跨国企业的大量资本和最新技术。希望“如约”推出之后,可以让市民看到它的好处,能够规范发展,为市民出行提供好的方式。
广州交委
VS
上海交委
专车监管思路有不同
今年年初,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的官方版“约租车”平台“如约”完成招标工作,白云、广骏、交通、丽新4家国有出租车公司获得了2950辆约租车指标,随后“如约”进入内部测试至今。上海市交委则联合专车公司制定规范,通过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的方式,让专车平台自我管理,专车的数量和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广州上海两地的不同做法,折射出来的是两地交通管理部门不同的监管思路。
上海交委
政府不包办任何官方平台
专车公司负责自建和管理平台
8日下午,南方日报记者在“约租车(专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论坛上专访了上海市交委主任孙建平。他表示,专车属于互联网创新事物,不应该按照传统出租车行业来管理。滴滴刚进入上海的时候,把上海现有出租车的资源进行了最大化的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存在了几个问题。专车模式出来以后,上海交通部门的态度,历来是鼓励创新,因为现在都在谈论“互联网+”,在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一种业态,上海大力鼓励。
孙建平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专车的业态显而易见是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包括传统出租车如果离开互联网也很难生存。专车一年多以来确实有庞大的市场需求。除开最主要的安全问题以外,上海也注重公平问题。他再三强调,对约租车和专车,关键是市场定位问题,要跟现在传统的巡游出租车进行错位竞争。错位竞争一定是优势互补,一定是和谐发展。否则的话,也会给上海5万辆出租车带来问题。滴滴等专车平台发展到今天,也希望能够走到轨道上来,作为企业承担各种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与广州自建约租车平台不同,上海摸索专车的管理方法,更加尊重现在市场上已有的专车业态。比如说并没有像原来的出租车管理一样制定一个统一的价格,关键没有约定专车的数量。孙建平认为,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数量,上海未来通过大数据去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尺度,政府不包办任何官方平台,平台由各专车平台负责建设和管理,政府只负责对平台进行监管。
孙建平说,当今的世界,科技引领创新未来,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和许多行业一样,交通领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出租车行业等一些传统的业态和模式受到新生事物的严峻挑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也面临很多新的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互联网与交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点的约租车发展模式。可以说,这一探索和创新既是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也是回应行业企业的呼吁,满足市民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举措。约租车作为互联网的新生产物,尚未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使约租车平台,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受到同等法律的保护,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实现与巡游出租车的和谐发展。
平面设计相关资讯推荐阅读: